這些年,充電樁行業可謂是風起云涌,經歷了前幾年的跑馬圈地,充電樁市場在2017年陷入沉寂,先入場的玩家們意識到野蠻生長只能讓盈利遙遙無期。痛定思痛,經歷了兩年的調整,充電樁市場在2019年下半年又煥發了生機,資本熱度逐漸升溫,多家公司平臺紛紛合作出手打造聚合類平臺,將繼續擴大規模角逐2020年充電樁行業市場份額。
早前,能源局在《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規劃》草案中提出,到2020年,國內充電樁將達到450萬個,電動汽車與充電設施的比例接近1:1。也就是說,理想的狀態,是每一臺新能源汽車配備一個充電樁。
據有關數據顯示,截至2019年11月,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117.4萬臺,同比增加61.2%,其中,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49.6萬臺,呈現穩步增加狀態。
去年六月,寶馬、大眾等德系車企與多家中國本土充電運營商合作,共同成立充電基礎設施平臺“Hubject”。11月25日,廣匯汽車與國網電動汽車成立的合資公司在上海揭牌,雙方共同成立國網廣匯(上海)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,并規劃2020年完成43萬個充電樁的布局。同年12月,小鵬汽車宣布與蔚來NIO Power簽約,雙方將就充電業務展開互聯互通合作。
不止廣匯汽車,包括恒大集團、碧桂園、萬科、融創等地產商,滴滴出行、螞蟻金融入股的哈羅出行紛紛跨界進入充電樁領域。與此同時,包括上汽集團、比亞迪、蔚來、小鵬等車企也已經開始自建充電樁或已加入充電樁運營業務等。
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,國外勢力開始在中國充電樁市場發力。英國石油巨頭BP在投資充電服務平臺電享科技后,又宣布滴滴成立合資公司布局充電基礎設施;瑞典ABB也通過收購上海聯樁67%股權進軍中國充電樁市場。
這一系列行業動作,說明今年充電樁行業市場熱度增加,更多的玩家開始涌入,包括地方性平臺及聚合類平臺,這些變化正在強烈沖擊著現有充電樁市場格局。充電樁市場的回溫,是市場和政策的雙向呼應。隨著新能源汽車推廣量的增加、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成熟,以及補貼政策向充電基礎設施的傾斜,充電運營商對市場的信心加強,規?;某潆娺\營平臺在持續加大充電樁市場投入。
另外,出租車、網約車等出行平臺的電動化轉型也大大鼓舞了充電運營商。對于充電運營商來講,幾天充一次電的私家車并不是其主要客戶,而每天要充1-2次電的運營車輛才是核心客戶。目前,我國已有63個城市明確提出了出租車新能源化目標或規劃,18個省市明確了出
除此之外,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向充電基礎設施轉向,許多地方性資本也開始進入充電樁市場,地方性平臺往往有一定建樁資源和車輛資源,他們看重的是快速收益。這些地方性平臺的出現活躍了充電樁市場,但也不可避免的與現存運營商進行競爭。
相關行業人士認為,充電樁市場在2020年會更熱。盡管新能源汽車補貼會在2020年進一步下滑直至退出,但并不會對充電樁市場產生過大的沖擊,補貼政策影響的是私人消費領域,對公共運營領域的影響較小。
隨著市場熱度增加,2020年充電樁行業將有更多的玩家開始涌入,除了上文提及的地方性平臺,值得關注的就是聚合類平臺的出現。這是充電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和規模的必然現象。
下一條:合肥充電樁的成本與行業分析